川觀新聞記者 鄭茂瑜
“過年好!”
“Happy Chinese New Year”……
蛇年正月初六、初七,記者開展“新春走基層”調研采訪時,耳畔不時回響著中英文交織的新春問候語。
2025年春節(jié)是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(jié)。2024年12月4日,“春節(jié)——中國人慶祝傳統(tǒng)新年的社會實踐”被成功列入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。這一殊榮是對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和創(chuàng)新的肯定,如何讓世界共享中國“年味兒”?
?美食,往往被視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,通過味蕾的共享和交流,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聯(lián)系。而中國人過年,過的正是“年味兒”。這味兒,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年夜飯以及春節(jié)期間的團圓聚餐。
2021年,川菜烹飪技藝成功入選“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”,夫妻肺片、麻婆豆腐、回鍋肉、魚香肉絲、宮保雞丁等享譽國內外的菜品,背后凝聚了四川自然條件、風土人情、悠久歷史等因素,已然成為一張四川文化名片。
當“非遺川菜”邂逅“非遺版”春節(jié),兩者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?
在為期兩天的采訪中,記者深切感受到春節(jié)期間各種火爆的川菜消費現(xiàn)場,也同時窺見了川菜行業(yè)走向高端、個性、國際化的決心和成效。
在成都市錦江區(qū)太古里商圈的馬旺子·川小館門外,不僅有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排隊等位,還有三位來自俄羅斯的游客正用英文詢問服務人員能否預訂。記者也上前用英文采訪,了解他們對川菜和中國春節(jié)的看法。
離馬旺子·川小館不遠的柴門飯兒成都太古里店,同樣賓客盈門,有一兩桌外國食客正在用餐。記者注意到,柴門飯兒可以通過菜單和手機點餐,上面不僅有圖文介紹,還增加了雙語翻譯,同時注明了主輔料、菜品介紹,讓中外消費者都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菜品細節(jié),提高了點單效率。此外,小份菜、位上菜、按件銷售的菜品,也滿足部分食客希望多嘗嘗鮮又不浪費的需求,提升了消費滿意度。
此次調研采訪中,記者還前往有雲(yún)·鹿洄天府1911中國川菜體驗中心,了解到川菜不僅能吃得好,還可以吃得健康,不僅有味蕾的享受,還有文化的愉悅。
“在傳統(tǒng)加工工藝與現(xiàn)代食品科技的交融中,在傳統(tǒng)文化與現(xiàn)代商業(yè)的演繹下,中西餐融和、地標特色風味美食的引入和改良創(chuàng)新,將進一步推動川菜市場走向新的高峰?!彼拇ㄊ∶朗臣覅f(xié)會秘書長包奕燕表示看好川菜的轉型升級。
與此同時,“川菜+旅游”“川菜+演藝”“川菜+體育”“川菜+文創(chuàng)”“川菜+人工智能”等各類跨界融合消費,在展現(xiàn)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的文化底蘊和喜慶氛圍的同時,也彰顯了巴蜀文化和華夏文明的開放包容,助力講好非遺傳承的四川故事。
【未經授權,嚴禁轉載!聯(lián)系電話028-86968276】